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感悟

时间:2014-08-19 00:11:14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感悟
  
  文/秦 怡
  
  摘 要:要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就应该进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然后才能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数学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重要科目。怎样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永远的课题。数学知识抽象艰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困难。教师应该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学生、教法、评价几方面认真筹划一节课,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排的,是教学活动的蓝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所以教师要把钻研教材作为教学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才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要通读教材,树立大数学观,站在全单元的高度,站在全册的高度,站在年段的高度去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之后再进行教学设计。
  
  比如,《变量与函数》的教学,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函数放在整个年段的视角下进行教学。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函数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变化的关系。(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教师怎样把学生带入函数的大门,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函数基础,另一方面考虑到知识的拓展和教材内容的延伸。《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象》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对函数意义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考虑知识的衔接问题,学生在此之后将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今天的学习要为明天的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着眼现在,而且还要想到承前启后。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而为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制订明确的目标,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领会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规定,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教学的范围。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掌握到什么深度,需要进行哪些延伸和拓展等。在明确这些目标后,开始为目标的实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多媒体的运用等。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还是以函数的教学为例,在《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时,首先要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并掌握一次函数表达式;数学思考目标,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问题解决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函数获取信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够有章可循,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而且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了解学生是一名教师必须做的教学准备工作。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注意力易分散,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渴望被重视和被肯定。我在开学之初进行摸底调查和实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和知识认知基础。可以通过问卷和答卷的形式,对全班学生有一个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期待目标进行教学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开发学生的潜能,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中。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多种途径的交流,表达不应只成为文科教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学生的表达交流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既可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亲历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形成深刻的烙印,强化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
  
  数学是中考乃至高考的重点科目,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其主导地位,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课堂上的表现就越从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越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越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定位:“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玉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2]刘春林。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3)。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第二中学)
上一篇: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 下一篇:多样化教学,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