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首页
教育资讯
教与学
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
高考真题
中考真题
分类汇编
积分购物
在线考试
好域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时间:2014-08-19 00:12:15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人
关注差异 注重方法——浅谈初、高中
数学教学
的衔接
文/王传开
摘 要: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广大高中教师在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着手,谈体会与收获,以期交流,共同提高,即关注差异,有的放矢;注重方法,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差异;方法
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普遍执行的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淡化了为学生的升学而应做的必要准备。进入高中以后,其课程标准难度提高,教材内容多,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教师较难进行有效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是二者差异较大。笔者从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关注差异,注重方法”,努力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关注差异,有的放矢
1.知识差异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的知识点。如命题、函数概念、不等式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和区别旧知识,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如: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等。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较低。高中数学知识面广,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延伸和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范围,但实际当中有720°和“负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又如,初中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
2.教学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浅显,教师通过精讲多练,课后作业,反复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课时减少,课外练习时间也相对减少,这样集中教学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教师又很难像初中那样督促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了。
(2)初中学生模仿做题,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也有模仿做题和推理思维,但随着知识广度和难度的增加,全部模仿难能维系了,为了避免学生高分低能,思维定式,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了。
3.自学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低,但凡
考试
涉及的题目,基本上是教师耐心的讲解和学生大量的训练,学生很少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全部由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题例讲解让学生去融会贯通。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学生将会一筹莫展。
二、注重方法,事半功倍
1.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对数学的学习和思考,践行陶行知的“在做中学”理念。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课外制作棱柱、棱锥等几何体,感受几何体的形状和性质;在讲椭圆定义时,让学生画出椭圆,要比教师直接给出椭圆定义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式的教学,引发其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由三维向多维发展,从而形成网络结构。在复习中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蕴涵其中,并得以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2.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1)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纠错订正、质疑问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和反思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完题目之后,及时回顾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更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理想效果”。
(2)要夯实基础,探索规律。首先必须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建立在一个一个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上的,如果连最基础的知识点都不会,那还如何解决问题呢?因此学数学同样需要记忆,并且是牢固的记忆。其次,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规律,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次错了,下次就会做了,规律是总结出来的。可以从练习、例题中实践总结,还可以从一些经典易错题中归纳总结。规律理解和掌握得多了,就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啦。
处理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推进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切入点和增长点,笔者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与落实新课标,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注差异,注重方法,有机衔接,有效发展,愿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2][美]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03.
(作者单位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
浅析探究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下一篇:
初中数学课堂中创新实施“快乐教学”的几点有效尝试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优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WAP
| |
【推荐网站】:
小题大做
|
好米店,买到就是赚到!
版权所有:
EDUY.NET
© 2006-205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阳光数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50 阳光数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06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