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和学生的纽带。班主任工作繁重,责任重大。做一个“变色龙”式的班主任,能让班主任工作轻松、高效,能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变色龙”教育智慧
蔡元培对教育曾做过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新教育……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之玻璃……决不敢挟成见以从事焉。”这段话就告诉教师们要学会不同事物不同对待,学会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机动、正面应变处理事务,教育学生。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处理的是繁重纷杂的事务,就更需要教育机智,善于变化,就像“变色龙”一样能根据身处的环境而不断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我看来做一个“变色龙”式的班主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艺术。它会让班主任工作如鱼得水,并且让每位学生得到最好的、最大的发展。
一、日常管理,学做“变色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名目繁多,头绪纷杂,如若不善于运用智慧与策略,那么班级管理肯定是一团糟,班主任自己也将身心俱疲。因此对于班级常规管理,我探寻一种“变色龙”式的管理方式,巧借学生资源,让自己轻松,却又能让学生成长,一举多得。
1、学会放手,变万事包办为“甩手掌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班级,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班级兴衰,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把班集体当成是自己的,为班级出力是每个人分内之事。有了意识后,学生定会争抢着为集体做事,把班集体的荣誉看做是至高无上的。对于班级管理,我采取梯队管理的方法,班主任在最高层,其次是班干部和分队领头雁,最后是每位学生。一般的,我会根据工作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在班级里培养一批班干部和一些管理领头雁,包括卫生、纪律、学习、安全等。而后,依托领头雁组建各支管理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的成员由学生自由报名和领头雁们协调商定。这中间,教师还是要演好“变色龙”的角色,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能力,协调学生参与哪一支管理分队。如,自理能力较强性格浮躁的学生就动员他参加卫生分队;学习成绩差自控力强者就让他参加安全管理分队;对于自控力弱者却偏要委以重任,让他来担任纪律管理者;让中等生去做学习管理者。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岗位,责任心不断增强,有了责任心,做什么都会认真,全力以赴。如此,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但把班主任从繁重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懂得尊重,变畏葸不前为有勇有谋。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学说,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需求。虽然小学生年纪小,但他们脆弱的心理更渴望被尊重,教育家小原国芳曾告诫教师们:“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尊重,使他们在身体方面、精神方面都得到发展,具有将来能够作为一个真正的大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生存下去的素质。”所谓尊重学生,应该包括尊重学生的想法、生活习惯、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劳动成果等等。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学生,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心声,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平常我会用“对,你的做法很正确。”“你说呢,如果你认为这样行,那我们就这样做吧?”“今天你们为班集体做的事让我很为你们骄傲。”除了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之外,教师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把“泥鳅黄鳝拉成一样长”,不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位学生,这样每个学生才能自信,从而自立、自强。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学会做“变色龙”,善于发挥学生的力量,学会尊重每个孩子,相信,孩子必将还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事务处理,学做“变色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担任着沟通师生、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联系的职责。而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是完全不同的个体,要让所有的人都支持班主任的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做“变色龙”就能让班主任处理事务时从容应对、得心应手。
1、处理突发事件,分清轻重,见招拆招。班主任在上课及日常的班级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这是突发事件、意外事件。这类事件归结起来有这样的共同点:突发性、情绪性、破坏性等等。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意义非常重大。处理得好,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处理突发事件、意外事件时要学做“变色龙”,分清轻重缓急,不同情况不同应对。如,班内有学生大打出手,就必须冷静,切不可以暴制暴,冲他们发火。此时,我们必须平心静气,让双方冷静后再替他们分析对与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化干戈为玉帛。如若遇到学生磕磕碰碰等情况,切不可放置一边,不慌不忙,应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发动多方力量先处理学生的事情,方能让受伤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能让其他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2、处理学生纠纷,会唱红脸,又会白脸。学生的很多纠纷,不光牵涉到学生本人,有时候必须由家长参与才能解决。说到家长,每个班主任都有同感,有的很好说话,有的却怎么也说不通,气焰嚣张、飞扬跋扈的也大有所在,更有甚者当着你的面大打出手。遇到需要家长参与协调的这类事务,学做“变色龙”,能让事情顺利解决,并且能让家长佩服、尊重你。通常解决这类事,我会先探听双方家长的意思,等到面对面解决时,就清楚自己是唱红脸还是白脸了。若遇上蛮横的家长,我会先把他孩子的缺点及在这次事件中的不是之处一一罗列给他听,从气势上先杀杀他的威风,解决事情时他就会配合多了。如果遇上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家长,我们就要帮助他和孩子进行敞开心扉的对话,促成孩子自身的内化教育。
总之,处理事务时,我们要做个“变色龙”,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家长的心理,不但能完美解决事情,而且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让家校的合作走上良性循环的渠道,增强了教育合心力。
三、学生教育,学做“变色龙”----百花争艳。春色满园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运用。”只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现在的教育提倡我们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多奖励,少惩罚。但具体到每位学生,并不是一味的表扬、鼓励和奖励就能解决问题,就能将学生教育好的。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表扬鼓励是正确的,但这却不适合用在桀骜不驯的孩子身上。都说教师要有一大把钥匙,方能教育好每个学生,这就告诉我们要学做“变色龙”,对每位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1、不同学生不同对待。“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我曾经带出过一个校级文明班,记得接班时班级纪律差,学习差,是个名副其实的差班。通过观察,分析原因得出学生荣誉感不强,而且有好几个“刺儿头”,他们的号召力很强,时常和老师唱反调,还有更多的学生因为得不到表现机会,很自卑,同时对周围的一切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摸清班级情况后,我为每位学生量身制订了近期发展目标和我对他们的工作方向、方法。我打算对班中每一位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有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首要任务,有的增强自信心是工作重点,有的却是教会必须的生活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刺儿头”逐渐向好学生转变,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并且缺点都不断转化,班级面貌极大改观,一学期后班级也被评为校极先进班级,此后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均处在全镇前茅的位置。总结经验,我感觉这是“变色龙”的处理方法所产生的效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此方能使学生呈现出百花齐放之盛景。
2、同一学生不同处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时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每次只是说教,这无异于对牛弹琴。我教过一个全校赫赫有名的顶尖级学生小吴,只要有坏事准和他脱不了关系。他曾经三次偷同学财物。我每次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记得第一次,那时他刚进小学,他偷了同桌的转笔刀藏于家中却贼喊捉贼,向我告密:昨天看见小柯同学的书包里有一个粉色转笔刀,一直都未见小柯用过,肯定是偷的。为了搞清楚真正的偷窃者,我采取了公安民警审讯时的方式----轮番提审,各个击破,突破心理防线。经过整整三节课的时间,终于让小吴交代了偷窃的过程,最终物归原主。第二次,他趁我不备,拿走了我面前的钱,我用一个可笑的谎言(哈哈,你瞧,老师跟大家说,我的钱会滚的,他们不相信,我知道我的钱滚到你的手上了)让他乖乖把钱还回来。第三次已经是三年级了,他拿走同桌买中餐的钱。经过三年时间的感化与教育,这时候的小吴已具有同情弱者的心理。这一次,我抓住他的这一品质在班里进行了一番说教,把丢钱同学当天因没钱未吃饭的情形夸大其词地描述一番,而后抛下一句“我知道,拿她钱的同学没有估计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他现在一定后悔莫及,我希望那位同学能悄悄地把钱还回去,我相信他一定能做到的。”第二天,钱果然回到了失主的书包里。
都说:“知识,只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因而,我们就要学做“变色龙”,做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会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好的应对,最佳的处理。为了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并可持续发展,我乐于做“变色龙”式的班主任,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发现灵魂。
【参考文献】
1、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之岐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8-49
2、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着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6
3、张仁贤.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