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教育论文

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有效的方法创新

时间:2014-07-07 06:45:54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脆弱,精神空虚,厌学情绪日益严重等现象,理应享有的学习、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随着社会对于幸福、幸福指数和幸福感等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作为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塑造中小学生阳光幸福感 
    (一)妥善处理消极情绪,培育乐观人生态度 
    对于学生的消极情绪,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妥善处理,使其积极面对一切,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幸福教育激励学生个体确立人格尊严,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和泯灭不但会制约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更会阻断学生幸福之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充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不漠视、压制、打击、嘲讽和贬抑学生。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能以朋友身份真诚帮助;遇到迷惑、烦恼时,能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身心的休息,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地随着愉悦的活动而得以消除。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并充满着幸福感。 
    3.帮助学生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思考、规划、 
    管理自己的生活,充实、有张有弛而不忙乱;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经验的人物的事迹,以模仿、激励甚至他们,帮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二)传授减压技巧,造就愉悦情绪 
    在生活、学习或其他压力存在的情况下,愉快的人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但是,他们能够很快恢复愉快的心情。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这种重要的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心理知识,对照情绪的分类,整理自己的情绪特点,并带领学生主动体验情绪,掌握让自己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把快乐和幸福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这份情绪。正视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利用适宜的宣泄途径进行自我疏导,如眼泪缓解法,眼泪能把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运动发泄法,较为剧烈的劳动或体育运动;转移注意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听音乐、逛街、吃东西、聊天等。 
    (三)采用“阳性强化法”,培养阳光心态 
    “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的行为形成与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对于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特殊群体可以运用。 
    “阳性强化法”的实施要注意:所选择的强化行为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所选择的强化物要与被试者的需要相吻合,在所需行为发生之后,应及时呈现;给予强化物时,物质奖励要与精神奖励(口头赞扬)结合起来进行;强化时,在数量上应把握好分寸,既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又不使强化物很快失去吸引力;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维持所需行为。 
    二、推进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树立和谐的教学观、“多能力”的学生观,让学生体验自由表达、展示自我的满足感 
    1.树立“多功能”的育人观。课程改革的高效性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意味着对保守性教育和传承性教育的突破,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高效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前提。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从而实现“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完美结合。实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氛围中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实现让学生体验自由表达、完全展示自我的满足感的目标。 
    2.树立“多能力”的学生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既是实施者,又是课改的主体,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应该弱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扬弃,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是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 
    (二)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悟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快乐感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是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必备条件。课改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反对单一的老师管学生,学生听老师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变过去存在的“要求学生怎样”,“不许学生怎样”,甚至“禁止学生怎样”等一些歧视学生行为的“敌对”管理政策。为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本着和学生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意向和情感;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等角色转变,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利益和主体尊严,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对学生少一点严厉,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强求,多一点商量;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强调“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师生平等、直接、全面地互动,当双方因各自的差异而可能发生冲突时,也会在一种理性的架构下得到缓解,并转化成积极的功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相处,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的环境下,在学习中感受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快乐感,为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幸福指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快乐学习的幸福感 
    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教与学的和谐,和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良好教学氛围,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共振的教学情境,采用积极评价与反馈补偿策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心情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体会到快乐学习的幸福感。 
    1.学生自主参与策略。高效的课堂应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索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到学习探索、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去。学生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口动手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教师在“有意无意的和谐氛围”中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飞跃。 
    2.媒体合理运用策略。教学媒体的运用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高效课堂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切入点,它可以激发兴趣,萌发想象,激发求知,愉悦心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佳境,并以此来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但要求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从实际出发,紧扣教材重点,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合理地使用媒体,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完美性。切忌追求表面,处处滥用,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推进课程改革,达成真正意义的“和谐、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是我们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培养中小学生阳光心态 
    中小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传统的德育活动存在着片面性,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幸福观不重视,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幸福观教育和享受幸福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中小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枯燥的说理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收效甚微。笔者研究发现: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是培养学生幸福观、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课题研究需结合学校情况,每个月、每个节日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合理设计每一个节日教育主题及活动,充分领会节日文化内涵,挖掘深化学生幸福观的体验资源,组织学生真正动起来、乐起来、懂起来、长起来。同时,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课间娱乐,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酒泉第四中学在传统的广播操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广场锅庄舞、韵律操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并逐渐增加花色,学生从徒手跳到手持彩带,逐步形成了以锅庄舞为主的校园大课间特色活动。师生在欢快的民族舞蹈中放飞了心灵、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使寄宿制生活更加活泼多样。南关小学,东苑等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主要形式为自创活动,由学校体育教师自己创编。春秋季,练习中华传统武术;夏季天气炎热,活动量不宜大,以集体舞为主;冬季寒冷,选择节奏感很强、活动量大的韵律操。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班主任与体育老师协调活动内容。此外,中学每年都举行全校性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球类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赛场上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体会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感受到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小学每个季节定期举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享受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实验校各教研组根据研究者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趣味月月赛”活动,例如,丢沙包、投篮球、套圈等游戏活动[第一论文网lunwEN.1kejian.com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进行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得出了具有个性特色的积极向上的看法或观点,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幸福的滋味。研究证明:体验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能令学生真实、可信地走进自己情感深处的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四、改进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到幸福感 
    新的课程改革的评价强调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过程科学化,评价结果人性化。笔者所在研究小组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到幸福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进评价标准,进行个性化评价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并不等同于“统一规格”和“平均发展”。长期以来,为了统一的高分数,教师们拼命地教,学生们吃力地学。学生所体验到的是枯燥、疲惫和高度的挫败感,不是积极、愉快地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幸福感。统一掩盖了个性,束缚了学生的灵性、悟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虑情感态度和评价过程、方法的有效性。对学生评价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给予循序渐进的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二)改进评价方式,进行灵活多样评价 
    笔者所在研究小组注重把评价视角引导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上来,改进评价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幸福感指数。 
    1.建立网络班级,架起沟通的桥梁。现行教育机制导致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学习过程中凸显的个性思维及情感状态。如何能让家长尽快与学校达成共识,把评价的重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笔者所在研究小组不但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家校联系,还开通了网络班级,在网络班级中把家长们都“请”了进来,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通过网络班级这个平台,教师、家长、学生间加强了联系,关注了学生纵向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促进了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及时给予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备受关注的快乐感。
    2.建立跟踪机制,在记录中进步。建立学生在校内外的跟踪机制,目的是记录学生进步的历程,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例如,在日常作业中当有的学生作业做错了,鼓励他再完成一次,后完成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一样评“优”。把两次作业(也可能是三次)分别写上日期,装订在一起,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过程。同时还可以跟踪学生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作业。教师把这些富有创意、寄予学生情感的体验归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记录下他们小小的进步、真实的感受。 
    3.建立成长记录册,在自评中成长。为学生设置成长记录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老师自主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栏目,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一年级新生则由家长代替记录。学生根据学习中的表现不定期地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为自己评价。从使用成长册的情况看,学生很愿意参与这种自主评价,每一次填写都在不自觉中反思着他们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效果很好。 
    (三)改进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教师评价主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自评和互评由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评价表选项中的语言多以鼓励语言为主,评议结果以选择形式出现。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评价效力,在学生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可根据其中几次特长作业、阶段测试的记录对学生学习的总体状况或其中的几个方面先给予描述,然后家长再有针对地进行反馈,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下一步阶段改进的目标,更好地体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评价以让学生在成功中提升学习幸福感为主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由“幸福指数”所传递的各类信息,发挥聪明才智,在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科学施教,真正实现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目标

上一篇:用心沟通暖人心用爱浇铸助成功 ; 下一篇:把温馨德育渗透到育人的策略分析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