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教育论文

分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管理方式

时间:2014-07-10 16:42:14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一、关爱学生是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育者要将爱注入到教育过程,让教育变成爱的教育。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而且要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在师生关系中显现出主动性。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状态。“不讲尊师爱生,只讲师生友情”是冰心寄语北师大附小教师的箴言,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应该是管教孩子,而应该是与孩子交朋友。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差生”,在对待“差生”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做到关爱、不放弃。我们总是把完人教育作为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却狭隘地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成绩差的学生就被完全否定。要知道,所谓完人,学习成绩仅仅是用来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非全部。深入了解“差生”,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学生的情商都比较高,在其他方面,诸如艺术、体育、沟通等,都有可能有一技之长。教师的教育过程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容学生所短才能发学生所长”,而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爱。 
    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位张同学:他成绩倒数而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学生很难被转化,也对其采取了一直批评的措施,收效甚微。直到经常看见他帮语文老师拿试卷,我才发现他亦有可爱之处。通过深入了解,才知道这个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对他的管教甚少,他除了性格孤僻之外,还有些自大,因此学习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困难。但他喜欢看一些历史科学的书籍,课外知识很丰富,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我与他进行了几次深入的沟通,包括面谈,信件,网聊,以及家访,表达了我对他的爱好广泛的认同以及学习上的关爱;另外,我给予他一个小组长的职务去“强制”他与同学沟通,甚至正式的班会公开课上也对他充满信任,请他进行朗诵和小品表演,发挥他的特长。一段时间后,他终于不再是“问题学生”,而且作为小组长,需要以身作则的他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因此,教师应广泛、公平地热爱、关心每个学生,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 
    二、用心倾听是基石 
    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教师批阅为错误并指出标准答案是雪融化变为水。这个教学片段不仅体现出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这一问题之下,学生的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是一个创造性的、有新意的答案。在此答案之下,隐藏着的是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而这正是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然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简单地以自己的看法和课本现有的知识直接授予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给予约束,“格式化”了学生的观点,而没有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果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照本宣科,不学会倾听,那他就会处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景之中,看不见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在每一次对话中都能够学会倾听不同层次、不同思维模式学生的想法,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一味地灌输,注定教师职业定位就是“教书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退居“台下”,向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发展。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但我很害怕特别安静的课堂。每次提问,看到学生们静静地望着我,我都很担心。学生们的“安静”,使我看不到问题之下隐藏的东西。作为教师,当然希望学生因为“懂”而不存在问题,但更希望学生能够因为“懂”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教师才愿意去相信学生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平时上课的时候,对待学生安静的表现,我会首先在心里对自己批评一番。一定是我没有营造好课堂的气氛,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中没有安全感,以至于他们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会在自问自答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问题,以此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如果学生仍然回答有困难,我就会请一两位同学,让他们告诉我问题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回答有困难?以此来发现自己设置问题的不足。现在快一年过去了,我的提问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因为我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愿意坦诚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师生关系有了很大改善。 
    教育活动就是师生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用心倾听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把课堂看作一个交往的场所而不是一个演讲的场所;要把学生看作自主、独立、能动的,有着丰富感情和思维活力的个体;要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朋友交往中,倾听对方内心感受,拉近心与心距离的沟通交流。 
    三、奖惩分明是手段 
    赏识教育使很多教师对“批评”二字有谈虎色变之感,殊不知,不负责任的表扬,不如情真意切的责备。尽管现在的教育提倡鼓励,但是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尤其是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学生自控能力差、易激动、社会经验欠缺,批评的教育仍不可少,而艺术化的批评在很多时候比鼓励的作用要大得多。 
    班干部小张,她成绩优异,头脑灵活,但屡屡在课上带头跟老师捣乱,仗着自己成绩好,以为老师不会批评她。有一天,她再一次破坏课堂纪律,甚至趁我讲话的时候哼起歌来,我当时真的很想狠狠把她批评一顿,作为大队委员竟然如此不顾班级纪律,但想了想以后却仅仅是制止了她而已,并没有当众进行批评。课后,我把她带到了办公室,首先明确告诉她课上不批评她是照顾他的尊严、班干的地位,其次问她想不想要同学们尊敬和认同她,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严厉地批评了她的不称职行为,她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也主动给我写了保证书。此后的课上,她干扰课堂的行为确实少了很多。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按捺不住脾气,当众批评了她,还会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会不会导致她内心产生敌意呢?其实孩子们也是个独立个体,他们虽然年纪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要面子。批评学生时一定要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大庭广众之下去批评学生,学生在同学之中失去了尊严,也就失去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这样他们就会关闭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大门,拒绝教师,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其实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过错行为与想法,批评的作用就是要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批评要讲究策略与方式方法,其核心是情真意切。情真意切且讲究策略的批评能够使学生“知过而改之”。“文武之道,一张一[本文转载代写论文网 lunwen.1Kejian.com]弛”,批评与鼓励就是治世的“张与弛”。面对学生所犯错误时,宽容、鼓励,以便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尊重和平等的气氛,得到心灵的温暖,同时视性质及情节差异,采取不同方式批评,让他们能明辨是非。“润物细无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学生亦是如此。 
    四、德才兼备是阶梯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亦是一个管理者。在教师管理者的角色下,学生们所处角色则为被管理者,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关系。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管理者过度居于中心位置,权力集中,独裁趋势明显,而被管理者权力几无,形同被压迫,畸形发展便会应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格言,师生关系往往不会和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均发生了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也被弱化。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应当是教师,教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人生阅历,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与自身的问题,与学生敞开心扉去解决问题,这需要每个教师不断地思考与学习。 
    戴修苓老师曾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个肚子里有‘货’的人。”依我的理解,这个“货”包括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还包括教师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戴老师就是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不仅专业扎实,师德高尚,而且她总是有那么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也非常愿意与学生分享,每次经过她的课堂,总能看到她们班学生那专注的眼神。不光是学生,她在与我们年轻教师交流经验时,我们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她们班的学生对她无比尊敬和信任,愿意与她谈天说地,愿意与她分享生活琐事,师生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素养,提升人格。“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本身的德行品行、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记》有云:“近其师,信其道”,因此,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教育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让我们从关爱学生,用心倾听,奖惩分明,德才兼备这几方面完善自己,“高尚的灵魂”这一理想之花,一定会盛开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沃土之上。

上一篇:班主任强化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 下一篇: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的方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