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统筹管理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班主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学班主任需要重新确立工作的中心,制定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机制。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历程中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新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自尊心不断增强,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予以正确教育和引导,而班主任在教育和引导工作中充当主要执行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如何管理好这样一群天真活泼、个性强烈的学生,值得许多班主任进行深入地思考。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出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的工作要点。
一、提升自身素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升对于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班主任自身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德行素养三个方面。新时期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现代的网络讯息,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到远程教育的发展,都为班主任获取专业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捷的途径。新时期教师的能力素养由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影响力、执行力等组成,班主任具备上述能力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积极正面的语言和行动促进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结合自身优缺点,克服自身缺点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成为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班主任。新时期班主任德行素养的提升,不仅要依靠班主任在艰苦实践、自觉修养和不断反省中形成,同时还要靠外在的制约,即政府和学校制定良好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追求高尚的德行。班主任具备高尚的德行素养,有助于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掌握班级形成的阶段特点
学生进入学校后经过编班形成班级,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呈现出新的特征。林冬桂等在《班级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根据班级成员群体意识的强弱程度、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交往的密切程度,把班级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班级初建阶段、班级形成阶段、集体形成初期、集体形成阶段和良好集体阶段。班级初建阶段和班级形成阶段是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阶段,此时班级的组织性不强,学生的依赖性较大,班主任具有绝对权威性。这段时间,班主任要细心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班级每一个个体的情况,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集体形成初期、集体形成阶段是以班干部管理为主的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对其他同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班干部可以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这个阶段,班级属于合作型群体,班集体基本形成。良好集体阶段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班级的学习和活动呈现出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翁,都能自觉地遵循班级行为规范,班级中体现出民主、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班主任退居辅助管理地位。此时,班集体已经发展成熟。掌握班级形成的阶段特点,强调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主动参与管理,是班主任组织管理应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建设班集体的灵魂指引。班级管理目标要依据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班级在不同时期也呈现不一样的特征,这就需要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适合班级发展的管理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形成目标体系,进一步具体化,确保目标能实现。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班级远期目标一般有完成学校要求的教学任务,开展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崇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公民。这些远期目标庞大而抽象,对班级的管理有指导性作用,但不适宜具体实施,因此,班主任需要将远期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切合实际的近期目标,例如制定《值日生工作要求》或者每周做一套题目,这些近期目标学生易于达成,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逐步实现既定的远期目标。
四、培养班级管理助手
班干部是班级的中坚力量,是班主任的管理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如何将一名普通的学生培养成班主任得心应手的管理助手,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放开手让班干部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同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班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鼓励学生干部定期交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民主选举的班干部大多具有工作热情,但是工作方法不一定得当,因此,在班干部刚开始开展工作时,班主任要把工作方法教给他们,从旁认真细致指导他们工作中的每个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方法训练,班干部的领导水平会逐渐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对班干部的功劳与过失要奖惩分明,班干部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犯了错误也应及时予以批评和帮助,切忌放任不管或姑息袒护,这不仅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长,而且也会降低广大学生对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信任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尽量让每个学生干部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有锻炼的机会。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常见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和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应当在具体的活动开展前明确活动的主题,预设活动的效果。班级活动主题的制定既要切合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的制定,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选好主题后,班主任应当把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交由学生来执行,让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班级活动要多样化,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常见的班级活动有座谈会、演讲比赛、参观学习、调查研究、表演节目等。班主任要将班级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六、协调校内外关系
班主任首先要协调各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向和目标,防止“教育”与教学”脱节。同时在学生中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有利于任课教师积极关心班级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要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然而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发挥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短信、邮箱和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取得的进步、需要克服的困难、家长应当配合做的工作等信息告知家长,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第三,班主任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大多是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因素。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规划馆、动物园、烈士陵园等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在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或写观后感;同时要告诫学生远离网吧、酒吧等不健康的社会场所,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将正面的思想灌输给学生。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班主任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在工作中掌握班级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班级发展的管理目标,培养班级管理助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并通过有效方法协调校内外关系,为学生成长打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