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设的方法

时间:2014-07-11 20:44:48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整个教育活动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这其中师生关系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程,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必定会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因此,只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劳动成果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自身潜力才能得到承认和发挥。但由于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教师一片爱心未必就得到学生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笔者针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对策。 
    一、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紧张。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师生需要彼此相互了解、认同、接纳和支持。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一直围绕着课程与升学打转;另一方面,学生希望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把学习当成是教师和家长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且教师也没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教育学生,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加上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对学习差、爱犯错误的学生动辄惩处,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意识地猜疑和疏远教师。当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同时,有些教师也沾染上了社会不良习气,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淡化,对待问题学生粗暴、冷漠,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处事不公正,尤其对沾惹许多不良习惯且屡教不改的学生视而不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层厚障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生似乎也不愿和教师交往,见到教师视如路人,甚至躲着走,师生关系极度紧张。 
    2.师生关系扭曲。在工作过程中,当教师带着“有色眼镜”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甚至被牢固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时,部分学生总能享受到教师甚至是同学们特殊的待遇,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却被无情地“打入地狱不得翻身”,这样做的结果,深深地刺伤了许多学生的心,使师生关系少了真诚,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与思考 
    教育教学是一项丰富而复杂的工程,也是长期的工程。有效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每个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所必需的,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使学生心境开放、个性张扬、思想解放,充分理解和享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境界,为师生平等的心灵对话搭建了一个平台。下面笔者就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在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上应起主动作用,应正确认识并转换自己的角色,弄清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处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独特位置,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发展学生为前提,为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发挥创造条件,创造民主和积极向上的宽松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形象魅力,以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衣着、端庄的外表、和谐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去感染、教育、鞭策、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陶冶学生平等友爱的思想情操,让学生爱恋老师、亲近老师,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2.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因而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等因素也关系到师生间能否形成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学生在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同时,要主动全面地了解和认知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相信和亲近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天真活泼的个性特点,学会与人倾诉和沟通,舒缓个人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多寻找机会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及其工作的艰辛。其次,学生应自觉地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观念,学会与人为善,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逆境或烦恼时能自我克制,不为诱惑所动。而与人相处要学会检讨和反思自我,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心理。此外,还要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积极参加一些丰富多彩、陶冶身心的主题活动。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性格的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会影响孩子,感染和陶冶孩子的性情。要使家庭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师就需要通过给家长写信、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并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家长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充分了解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的艰辛。只有当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时,才能促使学生乐观健康地成长,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构建。另外,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良好的社会教育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我们就应充分利用会媒体对师生关系多做正面引导和宣传。媒体在继续关注学生权益、关注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品德言行做一些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学生一个美丽、乐观的世间,为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的人文环境。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