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体来说是烦、累、忙。多年的班务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做到统筹安排,按部就班。为此,笔者谈谈做好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 明确工作职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这种职责不同于一般任课教师的职责。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但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班级的管理。所以班主任的职责集中体现在对整个班级的综合管理,服务于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不能盲目,要认真把握学校阶段性的工作方针和部署,明确学校阶段性的中心任务,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否则会导致工作重点不突出,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 爱护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没有爱也就无所谓教育,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成功教育的源动力。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不在于他的威严,而在于他能真诚地“爱”学生,关心学生,能用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这种爱比父爱更博大,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学生的心才会成为班主任播洒阳光的田野。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首先应爱学生,无论他们出生于干部家庭还是平民百姓之家,无论他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要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正是这种真诚的爱才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这种人格魅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影响着班集体。
三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1.知人善任,选好班干部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要学会认识人、善于管人,放心用人。带好一个班,班主任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管,而应选好班干部,选好带头人。我选择班干部的标准是:学习成绩优秀,不自私,愿意为班级服务。在管理上,班干部违纪,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班干部工作中的偏差在私下里进行指导,而在学生面前则维护其尊严,使其更乐于管、善于管。当然,选好班干部,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完全放手。跟班方面,应尽量与学生多接触,控制学生违纪情况的发生,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重抓班风,制定规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才是学习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班风,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健康、积极向上的集体。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和班规,明确要求,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否则,班规校纪将成为一纸空文。
3.抓好班会主阵地,开展有益活动
班会课的讨论与发言,不仅是学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也是其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经常召开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班会。如入学初,让学生畅谈“我的理想”;为了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举行“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演讲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统一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建立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氛围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1)目标激励,用名人效应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及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及集体荣誉感。(3)清洁卫生工作形成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我还把它当成与其他班级的竞争项目。这样,班集体就会处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运动之中,班集体很快就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
四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独立意识特别强,如果教育方法不当,效果可能事与愿违。要力求“多表扬、少批评”、“多正面引导、少反面教育”、“严而有爱、严慈相济”。我的方法是:逐一细选,重点突破;发现一个,转化一个;多家访、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如“学业不良”型后进生,其中有些学生做事马虎,作业匆忙导致书写潦草,潦草出现差错;有些学生贪图享受、不做作业等。对这种类型的“后进生”,教师要以选择适当的场合与其个别谈话,使其痛改前非。对待“后进生”应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否则,一旦伤害了师生感情,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对立或逆反情绪,那么老师的一切工作都将劳而无功。
五 依托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促进班主任工作
一方面,使任课老师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需要班主任经常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取班级中的一些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好的要及时表扬,不良的要给予严厉的制止,创造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及良好的上课氛围,这也是提高本班学科成绩非常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要勤于家访,主动了解情况,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