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师事迹

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时间:2014-09-07 20:23:04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七)

吴邵萍——用爱浇灌幼教苗圃

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

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

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再微小的细节都不能忽略

吴邵萍的衣兜里,总是揣着一沓纸巾。“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懂得照料自己,嘴边常挂着吃饭时留下的米粒、菜渣。天冷时孩子容易着凉,鼻涕老是流个不停。兜里放上些纸,走到哪就能帮孩子擦到哪。”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养成的工作习惯还不止这一个:帮孩子整理翻起的领子、袖口,掖好露出的衣角……孩子爱跑,吴邵萍就一个一个紧跟着追;孩子爱动,吴邵萍就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整理。她还特别叮嘱园里的老师,“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再微小的细节,我们做老师的都不能忽略。”

容不下孩子落单,听不得孩子哭,也是吴邵萍的工作习惯。一次见到其他孩子都在教室外面做游戏,只有一名小班的男孩子坐在角落里,哭闹着找妈妈,任谁也哄不住。吴邵萍赶紧上前,拉起孩子。“走,咱们跟小朋友一起玩去。”“不要!”孩子挣开吴邵萍,哭得更凶。“那听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听着吴邵萍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孩子渐渐止住了哭泣。

在吴邵萍看来,对孩子的爱很简单,“爱孩子,就是他哭的时候,你懂得安慰他;他遇到困难时,你乐于陪他一起面对;他难过时,你愿意抱一抱他。”

不断学习才能干得更出色

1983年刚参加工作时,吴邵萍只有中师学历,“继续上学,多读些书”是她最大的愿望。得知市里要举行成人自考,吴邵萍第一个报了名。“我不是不想当幼师了,而是想当一个好幼师。多读点书,开阔眼界,丰富学识,从而让我在岗位上工作更科学,更高效。”她说。

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吴邵萍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上课、学习。常常是饭也顾不上吃,下了班就骑车赶往上课地点。就这样,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课程班,27年里,她一步一个脚印。

为了全面提升幼教方法,她还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一年暑假,吴邵萍借来了一本教育心理学大师皮亚杰研究儿童早教问题的专著,“薄薄的一册书,竟然怎么也读不懂。”于是她决定抄书,为了弄懂、吃透书里的内容,她边抄边读,还边在笔记本上标上各色的注解、记号。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可怀有身孕的吴邵萍一坐就是一个假期。

多年来,吴邵萍收集整理的30本资料册和多本学习笔记,已经塞满了她的三层书柜。

吴邵萍说,“不断学习,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幼儿教育,踏实钻研,才能把幼儿教育的全貌看得更清楚,干得更出色。”

为年轻教师搭建更大舞台

在吴邵萍感染下,园里的老师们也产生了深入探讨教学方法的热情。

为了给园里的36位老师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吴邵萍从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请来多位专家作为幼儿园的常驻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点评和指导。

为了帮助新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教学要领,吴邵萍特意制定了“两教一保”的搭班制度:每两位老教师带一名新老师。“失败了不要紧,还有这么多老师、专家一起来帮忙。你们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退缩。”吴邵萍经常这样鼓励年轻教师。

宽容,耐心,互助,在“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下,年轻老师不仅快速积累了经验,也渐渐融入到创新教学的探索中。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吴邵萍经常被邀请去全国上示范课。但渐渐地,再有人邀请她时,她都婉言谢绝,“请我的老师们去吧,舞台应该更多地留给园里的年轻老师。”在吴邵萍的悉心栽培下,许多老师都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走过27年的幼教生涯,吴邵萍坦言,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多元,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三代家庭增多,如今的幼教环境和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随之而变,这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新课题。当然,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于幼教事业来说,有两点是永远不会变的,一是对孩子的爱,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

采访手记

和吴老师接触的最大感受,是吴老师似乎有种特殊的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和她亲近。

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记者不由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

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他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八)

任维鼎——大山一样的深情

山窝窝里的三尺讲台上,他鞠躬尽瘁,一站就是21年,成为山区的教学能手;

地震面前,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成为抗震救灾的先进个人。

他,就是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教师任维鼎,对学生,他有着大山一样的深情。

“我想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1989年,任维鼎从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平武县坝子乡金宝小学,那时他刚刚19岁。

很多同事忍受不了山区艰苦而清贫的生活,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但是,任维鼎坚持了下来,并不断通过自考来提高自己。他先后在平武的一所村小、一所完小教书。专科毕业后,任维鼎也没有离开那山窝窝,先是在响岩中学任教8年,后又调往南坝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任维鼎的教学水平远近闻名,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年级第一名。讲课时,他会有意穿插很多幽默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班主任,他的管理方法很民主,很多事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出了学校“最民主的班级”。

任维鼎不仅课上得好,跟学生玩得也很好。课余时间,他经常和学生一起打打篮球、乒乓球,走走跳棋、围棋。“我想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学生跟我很合得来,认为我很真诚。”他说。

“我不后悔,女儿也从没埋怨过我”

2008512日中午,任维鼎正在操场准备组织本班学生参加下午的体育测试。突然间地动山摇,地震来了!他立即奔向宿舍楼,与校长及值日教师一起组织学生迅速向操场疏散。把大部队安顿好以后,他又突然想起南教学楼三楼供电房还住着班上3名学生,立马奋不顾身地奔向废墟。

“莫慌!镇定!老师一定救你们出来!”他大声呼喊被压在废墟下的学生。几位勇敢的教师和农民听到他的呼救,也赶上来协助。没有工具,他们就用双手拼命地刨,终于把3名学生安全地救了出来。“平房的废墟中还有两个特岗教师!”不知是谁喊了一句。任维鼎再一次冲入废墟之中,和其他几位教师一起,奋力扒开废墟中的断瓦残砖,争分夺秒地将困在碎砖下的两位教师救出来。

忙完这些,任维鼎才想起在南坝小学读书的女儿。当他赶到时,南坝小学早已完全倒塌,女儿任铌被压在乱砖断板中。听到爸爸的声音,任铌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的腿废了”。“你的命重要,还是腿重要?”“命重要。”“那就不要说话了,喊你的时候你再答应。”这是父女俩当时斩钉截铁的对话。在大家的努力下,任铌终于得救了。

“我不后悔,女儿也从没埋怨过我。”任维鼎说。

“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平日里,任维鼎总是勇挑重担,样样工作抢在先。没事的时候在学校里转一转,什么地方需要他,他都会鼎力相助,同事们亲切地叫他“鼎哥”。领导眼里,他是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生眼里,他上课幽默,充满激情,深受大家喜爱。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应该认认真真工作,对得起每个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怀揣着这样朴素的想法,任维鼎在山区教师岗位上一待就是21年。

到北京领奖时,通过和其他教书育人楷模交流,任维鼎觉得,“山区老师还应该进一步参加培训,提高从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我愿意做个带头人”。新学期他被任命为教务主任,他说“我一定会尽力做好”。

“获得‘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今后我肯定会更加努力。”任维鼎的话总是这样朴实无华,时刻让人感受到他那颗赤子之心。

采访手记

“我做的仅仅是本职工作,很平凡,没什么。”这是任维鼎一再强调的一句话。采访他,我们感受到了成千上万这样默默奉献、值得敬重的人民教师。

“我认为我最大的魅力是真诚吧。”说到魅力,任维鼎不好意思地笑了。的确,他真挚朴实的话都是从心坎里流淌出来的。不过除了真诚,记者觉得他至少还有幽默。问他来北京的感受,他开口就说:“一上车就可以睡觉了,放心睡,至少能睡半小时。再近的地方,一眼看得见,走过去也要半小时。”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而爽朗,单纯而执着。

上一篇:2012年度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 下一篇:“最美教师”张丽莉事迹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